棉花糖小说网

第58章 我的脑袋就放在这里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棉花糖小说网】地址:www.mht100.com

严格意义上来说,钟年说的并不准确,大明并非完全不收商税的,只是绝大多数的商品是免税的,比如说丝绸、布匹这一类的百姓生活用品都是不收税的的。

朱老板的初衷可以理解,为了让减轻百姓的生活压力,而且朱老板这一辈子做的事都可以总结为这一句话。

他是真的全心全意为了百姓在着想的。

但是问题在于,朱老板忽视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不收税,得益的并不是百姓,而是商人!

老朱的想法应该是,我免你们商人的税,你们就把价格定的低点,这样你们也有钱赚,百姓也能收益,朝廷也没有损失,是三赢的局面。

然而老朱实在是有些低估了那些商人的胃口了。

英国经济评论家邓宁格在《工会与罢工》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段话,很适合用来评论明初的商人。

我才不管你老朱怎么想,那你不收税,我们就多赚点,想让我们主动降价?门都没有!

老朱为此曾动刀杀了很多人,但是没用,哪怕没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他们也敢冒着砍头的风险赚钱。

当然了,可有一点,他们也知道百姓是老朱的逆鳞,因此他们对外售卖的价格也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百姓的生活压力并不大。

换而言之,他们赚的其实是朝廷的钱。

因为朝廷虽然轻视商人,但是在搭建平台和提供运输方面还是有所付出的,但是对于这些最重要的商品却不收税。

即便是对于其他物品,比如瓷器、茶叶、酒水这类物品,税收最多的时候也才三十税一。

什么概念啊?

就是几乎等于不收税!

南宋的商人要是听说有三十税一的商税,估计做梦都要笑醒!

举个最简单的的例子。

宋朝天禧年间的商税大概在五百五十万贯左右,而明朝宣德年间的商税大概在……三十二万贯?

这已经不能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了,只能说朱元璋农民出身的局限性太大了。

朱元璋根本就不了解商人有多赚钱,甚至他曾对李善长说,就商人赚的那点钱,全收上来也没多少,不值一提。

同样的,朱棣对于这里面的弯弯绕也几乎一窍不通,朱高炽倒是明白一些,但是这位……

洪熙大帝在位二十年间,竟然不掌权?(永乐年间几乎一直都是朱高炽在监国),掌权一年,花了一半时间给朱棣擦屁股,给儿子铺路,为平定汉王之乱做准备。

另外半年时间还张罗着要还都南京。

然后,嘎,人没了。

那没办法呀,累死了能咋办嘛。本来体格子就差,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他全占了,还天天朝五晚十的,累不死才是怪事。

朱瞻基吧……咋说呢,他还是意识到了一点点的,但是这位也只是把商税略微提高了一点,二十五税一,并且将丝绸和布匹纳入了收税的行列。

要不然连那三十二万贯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新婚夜,大佬调戏娇妻上瘾了 倾天下:毒医皇妃 医妃惊华:残王,请和离 嫡女青青,拐个王爷来种田 大秦傻子,开局监国震惊祖龙 打造一品盛世田园 倾城鬼医:冷王独爱将军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