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第274章 日月不落(大结局) (第1/5页)

天才一秒记住【棉花糖小说网】地址:www.mht100.com

从万历三十年开始,一直到往后的年限中,由于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的相攻,朝中政局越发的败坏,由东林党主控的民间清议越发成为意气相争的工具。只要有人与他们意见相左,便视之为小人。

随着东林党势力的慢慢加大,与在朝各党矛盾冲突的加大,清议更是沦为了相互党争的工具,各党廷议国事不是以大局为重,而是以意气相争为主,对方说是,我必说非,互相扯皮,争论不休,如同唐时的牛李相争一样,这自然对朝中的政局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

往往在朝三党一个建议或措施尚未出台,立即招致众多东林清流之士的评品议论,他们引经据典,海阔天空地大加反对,使得不少政策没出台就泡汤了,比如万历三十一年户部上疏请令有司奉行一条鞭法,就是因为在东林党的清议反对下流产。

除了文人间的相互狗咬狗外,黄来福在众多的东林清流中自然评价非常恶劣,本质上说,东林文人们多出身于江浙大豪,代表的是浙闽走私商人及江苏大地主官商的利益,黄来福的许多做法及想法自然是与他们相冲。利益与观点相冲,加上黄来福又是武人,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就怪不得东林党大大看黄来福不顺眼了。

不过东林党的种种清议攻击,放在黄来福身上却是没什么效果,一是他有皇帝的力挺,不管别人怎么折腾,他的地位都是稳如泰山。二是黄来福也有自己的舆论力量。

他的《五寨堡新闻报》在大明中下层百姓中非常受欢迎,有着自己庞大的思想受众群。经过几年的宣传,己是越来越多的人赞同黄来福的种种观点。每次东林党或是别的文官们攻击黄来福时,他的《五寨堡新闻报》就立时反击,效率高,效果好,而且还不时主动出击,打得他们暴跳如雷又毫无办法。

在黄来福身上,不论是在朝三党,还是在野东林党,他们的舆论攻击向来都不能一呼百应,体会不到那种横扫一切的舆论快感,众多不愿意被他们“代表”的百姓们让他们恨得牙痒痒的。

现在的《五寨堡新闻报》,己经在大明许多城市都设立了报馆,他们成为黄来福及万历皇帝重要的宣传及辩护工具,报馆的力量,自然是让众多的文人文官们看得眼热,不过遗憾的是,除了黄来福的《五寨堡新闻报》,万历皇帝己经禁止再在大明各地设立民报,看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被《五寨堡新闻报》占领,舆论阵地一个接一个地失去,各地文人们痛心疾首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对于那些文人间的朋党交攻,黄来福多半是在旁冷眼相观,不屑于理会,因为他有着自己重要的事情要做。相关的舆论交攻事务,自然有着他控制的《五寨堡新闻报》各主编们主理,己经不需要他怎么出手。

……

埋头建设经营中,时间总是过得非常快,时间很快到了万历三十六年。此时山西大同两镇第一个五年计划己经成功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火热进行中。

从万历二十七年下半年开始,到万历三十六年年底,在这近十年的时间中,两镇的建设成果是巨大的,共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数十处,兴建军屯数百万亩。原先规划中镇内的道路建设也是顺利完成,从五寨堡到太原,到大同,到归化城的水泥道路都己修成。还有两镇内的矿山建设也是进入正规的轨道。

这样的结果是,两镇新式军屯出产的粮食不但能够满足两镇军队的所有需求,不需要中央拨粮,而且还有余力救济外镇。这样的底气,让黄来福可以免去了两镇民户所有的民运粮,让镇内百姓负担大大减轻,加上两镇内大量民用水利的兴建,也使许多民众在灾年时也有个稳定的粮食收入。

这种军屯成就,让朝野上下目瞪口呆。从镇内所有军队吃救济粮到自给自足,这样的变化,只可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农业的发展与道路的通畅又带来了商业与工业的发展,到万历三十六年时,山西大同两镇的变化只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数不清的商业城镇兴起,受五寨堡的影响,大规模的农场与手工工场也是在两镇各地密布。此时的山西大同两镇,己经成为九边首要的富足之地,两镇的富裕稳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周边大批的民众向这里移民。

塞外的经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后世的河套地区己经完全被黄来福占领,不服从统治的部落己经尽数被清除一空,大规模的汉民涌入该地,兴建各样城镇农场,既为大明各地不断涌出的流民提供新的去处,也为大明内地带来了滚滚的好处与安全屏障。

现在的五寨堡也成为一个传奇的地方,这里己成为两镇内的农业及手工业科技中心,每每新奇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兴起,比如说在万历三十年时在五寨堡几个农场中栽培的新式作物土豆,经过几年试种后,现在己经培育出众多的良种,并大规模引栽到两镇的各个地方去。

土豆的妙用也让两镇民众发现,只要种上一些土豆,就算在灾年中最贫苦的农户,现在也很少有饿肚子的可能。小小一个土豆,可说了养活了无数的民众。而土豆的妙用,也飞快地传到了余者北方各地中去。

在这近十年中,位于五寨堡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出大批的合格军官,配合黄来福治理出来的两镇新型军队,一个能与文人抗衡的武人集团隐隐形成。而在五寨堡的兵工厂此时己成为大明规模最大的军工之地,拥有工人万余人,所产枪炮遍销全国,尤其是五寨堡的燧发火铳,更是闻名遐迩,年产量高达惊人的一万余杆。新式的六磅炮与三磅炮也早己研究成功,杀伤力巨大。

……

黄来福治理两镇的功劳巨大,依万历皇帝对黄来福的恩宠,自然是少不了各样的赞赏与嘉奖。特别是在万历三十六年底黄来福上京觐见时,他不顾清议及百官的反对,更是封赠黄来福为正一品的特进荣禄大夫,又任命黄来福为山西镇,大同镇,宣府镇的三边总督之职。此时黄来福长子黄大郎年己十八,万历皇帝特召黄大郎进京,让他实领锦衣卫同知之职,这种恩宠可说是无复以加。

万历三十七年,黄来福正式就任宣大三边总督一职,一直到万历四十五年这几年中,黄来福一直在经营三镇,几年下来,不但宣府镇如山西大同两镇一样富足,而且黄来福更多将手伸向塞外。不但临近宣府镇的朵颜部落被打得无立足之地,甚至离开蓟镇,远移东边,与女真部落争夺辽东草场。

而且由黄来福私下控制的武装商队更是深入漠北,甚至到了西伯利亚的北海一带。这些武装商队在漠北等地捕杀土著,经营农场牧场,而且参与各样的皮毛贸易,获得了庞大的利益,而黄来福自然是占了大头。在黄来福任宣大总督的后五年中,单单漠北一年的皮毛贸易,黄来福就从各样来源中收到了黑貂皮七万张、黑狐皮三千张,松鼠皮十万张以及许多海狸皮和貂皮。

仅皮毛贸易的收入就足以让黄来福支付漠北所有经营的开支,并保有大量的盈余,并使自己在无形中增加了一块巨大的地盘。而在黄来福经营这些地区的同时,万历皇帝都是紧密参与,同时间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从万历二十七年到万历四十五年,在黄来福治理三镇近二十年时间中,通过大量合作,黄氏家族的利益己经与大明皇室紧紧连在一起,密不可分了。

万历四十五年,万历皇帝封赠黄来福为特进光禄大夫,封候封公就在眼前。

不过在这年中,此时的辽东,努尔哈赤己于去年正月在赫图阿拉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元年,国号大金。后金崛起,成为大明在东北的主要威胁力量。此时李成梁己卒,辽东没有得力之人镇守,为了应对后金的威胁,在朝野的激烈争论下,最后在万历皇帝的坚持下,黄来福被任命为蓟辽总督,以代天子守此京畿门户。

蓟镇与辽东镇是大明九边中最重要的两个军镇要地,黄来福兼管两镇,体现了万历皇帝对他的无比信任。

黄来福领四万精锐家丁上任,浩浩荡荡,皆是清一色的燧发火铳兵,人人有战马,随行的还有数百门六磅炮与三磅炮,黄来福决定以堂堂正正之师,将后金国一举扫入历史的尘埃中。

……

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公元1618年。

在后金国都城赫特阿拉下,城下黑压压的一片人马,大战一触即发。

双方阵营分别为大明的六万军队,还有后金的六万军队。相比后金方面的悲愤与慌乱,大明军队主帅黄来福则是一片沉静的神情,此时黄来福年近五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心如铁石,不论遇到什么事,心神都难以浮动。

不出所料,看不清形式的努尔哈赤在今年三月份发布七大恨告天,接着更企图以奸细内应偷取抚顺,这也是努尔哈赤的老计谋,八旗骑兵善于野战,攻城非其所长,故历史上他都是以细作混入城中,接着打开城门,历史上辽东镇各城的失守大多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新婚夜,大佬调戏娇妻上瘾了 倾天下:毒医皇妃 医妃惊华:残王,请和离 嫡女青青,拐个王爷来种田 大秦傻子,开局监国震惊祖龙 打造一品盛世田园 倾城鬼医:冷王独爱将军妃